欢迎您访问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官方网站!

 学校网站  |  导航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搜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医疗卫生 > 医疗动态 > 正文

医疗动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老年人应该怎样做

时间:2023-01-11  作者:公卫办  点击:

一、预防感染怎样做?

1.强化“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加强个人防护,科学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

2.主动了解官方平台发布的指导老年人做好疫苗接种、个人防护、自我健康监测等知识,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应及时接种新冠疫苗。

3.疫情严重时,进一步减少外出,尤其要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封闭场所。避免参加聚会、聚餐等聚集性活动。家人如果接触社会面比较多,减少非必要探视老年人的次数。

4.注意房间开窗通风,在开窗的过程中要注意体感温差变化,建议有条件的家庭将老年人转移至另外一个房间,待通风结束,室内温度恢复后再返回该房间。

5.注意心理健康。疫情的心理冲击会导致老年人产生紧张、焦虑、恐慌等情绪,属于正常现象。适度紧张有利于调动身体潜能,提高免疫力,但恐慌过度会对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老年人应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可以通过向家人诉说或适当运动、做感兴趣的事等方式缓解压力和不良情绪。同时,老年人应保持积极心态,规律生活,保证充足睡眠和膳食营养,避免吸烟、饮酒,缓解可能出现的焦虑症状。如有难以排解的情绪问题,可通过心理援助热线或其它医疗平台寻求帮助。

二、健康监测怎样做?

1.社区65周岁以上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如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及时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

2.了解常见症状。老年人及家庭成员、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了解新冠病毒感染可能出现的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畏寒等。局部症状有咽痛、咳嗽、流鼻涕、咳痰、打喷嚏,偶尔有味觉和嗅觉丧失。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3.重视不典型症状。老年人的症状往往隐匿且不典型,比如发热、咳嗽等典型症状可能不明显。对于无法正常表达的老年人,其症状可能更加隐匿,因此当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精神状态减退、食欲下降、走路不稳、没有原因的心率增快或呼吸频率增快等情况,要高度关注。

4.监测健康状况。确诊新冠居家治疗的老年人要每日监测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有心肺基础病的老年人建议同时监测手指脉氧饱和度,防止“沉默性缺氧”。

三、预防重症怎样做

1.做好基础疾病管理。

(1)慢性病患者须按照医嘱规律用药,不可擅自停药。

(2)高血压患者使用退烧药要注意血压监测,如果血压低于正常水平,降压药需适当减量,等血压恢复正常再按照平时用量使用。

2.不要盲目服药。

(1)退烧药物要经过肝脏、肾脏的转化,对肝肾造成较大负担,建议老年人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使用退烧药物,不宜频繁使用。

(2)避免多种药物混合使用,以免造成药效重叠,损伤肝肾功能。

(3)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及新冠治疗药物。

3.感染后有下列情况及时就医。

(1)发热或呼吸道症状加重,或症状在好转后再次加重;

(2)静息状态下,血氧饱和度小于或者等于93%,呼吸频率超过30次每分钟;

(3)肌肉酸痛情况较为明显,活动能力下降较为明显;

(4)胸痛或者胸部有压迫感,轻微活动后立即出现明显呼吸困难症状;

(5)心跳加速或头晕、腹痛;

(6)新出现面部、手臂和腿部无力或活动异常,尤其是以单侧为主;

(7)大小便失禁,在饮水量正常情况下尿量减少;

(8)意识状态改变,出现意识减退、失语并逐步加重,出现癫痫或谵妄;

(9)出现焦虑状况或情绪恶化;

(10)基础疾病较多或合并症较重,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

4.注意防止跌倒。

感染和发热都会使老年人更加衰弱,稳定能力下降,容易跌倒甚至造成骨折。

(1)活动时最好有家人的帮助;

(2)保持地面整洁,尽量不摆放杂物,地面的水要及时清理;

(3)过道需通畅,无阻隔;

(4)老年人要穿合适的鞋子和衣服,避免绊倒;

(5)晚上去卫生间要醒后半分钟再起床、起床后半分钟再站立、站立半分钟再行走,一定要完全醒来再起身。

                                                                      (资料来源于湖北省老龄问题研究中心)



Copyright © 2012. hbustah.com & hbustcmc.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院地址:湖北省咸宁市温泉马柏大道168号(东门) 茶花路58号(西门)
健康热线:0715-8135247 急诊电话:0715-8102652
备案信息: 鄂卫网审[2012]第0042号 鄂ICP备12018521号   鄂公网安备 42120202000031号
注:本站所载医疗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疗效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