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官方网站!

 学校网站  |  导航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搜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医疗卫生 > 体检中心 > 正文

体检中心

常见病防治

时间:2011-12-28  作者:  点击: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知识介绍
     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多发,传染力极强。 临床表现 临床以发热、皮疹及两眼发红、流泪、畏光、打喷嚏、流涝、咳嗽为主要症状,并以颊黏膜出现麻疹斑为特征。病程中可出现肺炎、喉炎、脑炎等并发症。患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传染源病人是传染源,病人自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 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的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一旦与麻疹患者接触,应立即隔离不得外出,可给予肌肉注射胎盘球蛋白或丙种球蛋白。患儿应隔离至出疹后第5日,给予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油腻辛辣食物。
  流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由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临床表现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同型病毒又分为若干亚型,如甲0、甲1、甲2、甲3 等。流感病毒主要侵入呼吸道,但其毒素对全身器官有广泛的毒性作用.临床上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与白细胞减少等症状。少数情况下,病毒也可能进入血液累及全身而引起呼吸道以外的病理改变和临床征候。体弱多病者易发生流感病毒性肺炎或继发感染而死亡。传染源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流感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对同型的免疫力可维持较久,对同一亚型的变种间也有交叉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①.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②.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秘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③.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应佩戴口罩。口罩要经常清洗晾晒。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⑤.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⑥.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⑦.隔离病人是减少传播的有效途径,隔离期为1 周。⑧.流感可通过疫苗预防,常用的疫苗有减毒疫苗和灭活疫苗.
  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冬春季发病率高,一般从每年1月份开始发病,三.四月份是高峰期。据统计,每年的2到4月,“流脑”的发病率占全年的60%左右,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多、传播快、流行广,来势凶猛,病死率高,危害性大。引起流脑的脑膜炎双球菌,常常寄生在健康人的鼻咽部,这种人没有疾病症状,我们称他为带菌者。当病人或带菌者咳嗽、打喷嚏的时候,病菌就随着飞沫散布到空气中,周围的人呼吸带菌的飞沫,受到传染,如果被感染的人抵抗力弱,病菌就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在血液中繁殖形成败血症,进一步随血流侵犯脑组织和脊髓外的被膜,引发脑脊髓膜炎。这种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流脑病毒普遍易感,在各年龄组人群中均可发生。流脑一般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患者主要是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特别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容易感染,因为幼儿自身抵抗力差,容易患病;大年龄段儿童中,如果是机体免疫功能有缺陷(或比较低下),家长也应当警惕。近年来,临床上也发现有成年人患此病,而成人的病死率高。
  临床表现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由于流脑临床类型较多,有些病人最初可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不容易引起重视,因此,在该病流行期间,如果发现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头痛、咽喉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普通型——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但不很明显,突然发热头痛、呕吐(常呈喷射状吐)、嗜睡或惊厥,乳幼儿常表现烦躁嗜睡交替出现,双目凝视,尖声哭叫,拒奶、易惊等。多数病人在起病数小时内皮肤黏膜出现瘀点或瘀斑,呈暗红色或紫红色大小不等,分布不匀。
  休克型——在流行季节突然发热、头痛、面色发灰、四肢发凉、皮肤发花,皮肤上有大量瘀点常常融合成片,脉细弱,重者血压下降,神志不清。
  脑膜脑炎型——高热,剧烈头痛,烦躁不安,明显嗜睡,重者抽搐、昏迷。  
  如何预防“流脑”?
  1.“三晒一开”,杀灭病菌。“流脑”的病原体——脑膜炎双球菌有怕冷、怕热、厌氧的特性。所以,在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流通的环境中不易生存。“三晒一开”就是常晒太阳、晒被褥、晒衣服,居室常开窗通风,以达到杀灭该病病菌的目的。
  2.预防接种,增强免疫力。15岁以下儿童是“流脑”易感人群,需要重点保护。除了在流行季节少去或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外,还可以接种流脑多糖体菌苗,提高对“流脑”的免疫能力,接种疫苗后免疫时间可维持一年以上。
  3.及时发现,早期隔离。在“流脑”好发季节,如发现儿童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头痛、呕吐时,须引起警觉,及时去医院检查,确诊为“流脑”的要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人或与病人密切接触者要严密观察,以防止该病扩散、传播。
  流脑虽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但它在体外生存力极弱,常通呼吸和鼻咽部分泌物传播,和流脑患者密切或长时间接触才会被传染。普通流脑治愈后一般没有什么后遗症。因此,流脑是可防可治的,不必恐慌。校医院备有A+C群流脑多糖疫苗,愿意接种者可到校医院进行预防接种。
  风疹: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侵入人体后2-3周发病,临床特点为:病毒首先侵入上呼吸道粘膜、颈淋巴结并复制,引起上呼吸道炎症和病毒血症,表现为低热、畏寒、头痛、流涕、上呼吸道炎症、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当天全身可见以四肢为主的分布均匀的淡红色圆形或卵形点状充血性斑丘疹,色淡、细小、蔓延快,24小时可遍布全身,痒感不明显,一般皮疹二至三天开始从上到下陆续消退,退疹后不留痕迹。妊娠初3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畸形。风疹传染源为风疹病人,出疹前后5日均有传染性,患者鼻咽部分泌物、血及尿中均带有病毒。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多见于1-5岁儿童,成人也可发病,冬春季节发病较多,病后可获持久免疫。目前对该病尚无特效疗法,应以预防为主。
  预防措施如下: 1、对风疹病人要早期诊断,早期隔离,积极治疗。出疹时应卧床休息并隔离至出疹后5天,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辛辣。2、冬春季为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孕妇、儿童等易感人群应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学校、托幼机构等人口集中的地方应注意通风,并经常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对年龄为1岁以上的儿童、育龄妇女和其他易感人群,可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一般在注射后6至8周机体就可产生抵抗风疹的抗体。免疫成功率在95%以上,保护率可达5-7年),以预防风疹的发生。
二、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春季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结核、麻疹、水痘、腮腺炎等.此类疾病的主要特点有: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急性起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可伴有头痛、全身关节酸痛、结膜充血、咽痛、咳嗽、皮疹等症状.
  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也是投资小,收效大的预防举措。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保持教室、宿舍内空气流通。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少去公共场所。
  3、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4、生活有规律。 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像有的人通宵玩牌、打电子游戏机、上网冲浪,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5、衣、食细节要注意。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6、切莫讳疾忌医。尽量减少与病患者接触,与病人接触时需戴多层棉纱口包,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在发现身体不适,或有类似反应时要尽快诊断和治疗,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对发病的房间要及时消毒,有条件的也可以通过食醋熏蒸来进行预防。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这一点在大家日常学习生活场所主要场所的公寓显得尤为重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疾病,确保大家的健康。

夏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一、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Ο1群和Ο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是:剧烈的腹泻、呕吐、脱水、肌肉痉挛、周围循环衰竭、电解质平衡紊乱等,严重时出现肾功能衰竭及代谢性酸中毒。典型病人病情来势凶猛,发展迅速,若治疗不及时很快因脱水、严重衰竭而死亡。
二、细菌性痢疾(菌痢)
    菌痢是夏秋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建国几十年来一直是我省发病率居前三位的法定传染病。菌痢是由志贺氏菌属细菌引起的。典型临床表现是: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并伴有全身中毒症状。菌痢比较可怕的一种类型为急性中毒性菌痢,它起病急、发展快,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达40℃以上,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惊厥、甚至昏迷和呼吸衰竭。
三、伤寒和副伤寒
    伤寒和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和甲、乙、丙副伤寒杆菌引起的。病程分为4期:初期、极期、缓解期、恢复期。初期相当于发病第一周,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腹胀、腹泻或便秘等,体温可达39~40℃。极期:相当于发病后2、3周,表现为高热不退,脉搏与发热不呈比例上升,玫瑰疹、肝脾肿大,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等,重者可出现谵妄、昏迷等,可持续10~14天。缓解期:相当于发病后第4周,病情开始好转,体温逐渐下降,但易发生并发症,尤其是肠穿孔、肠出血。恢复期:第5周,体温恢复正常,症状减轻或消失。一般1个月左右可恢复健康。
四、感染性腹泻
    从广义上讲感染性腹泻系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引起的腹泻。这组疾病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两大类:炎症性腹泻及分泌性腹泻。炎症性腹泻常伴有发热,粪便多为粘液便或粘液血便;分泌性腹泻多不伴有发热,粪便性状为稀便或水样便。
上述四种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均是病人和无症状的带菌者,它们的传播途径相同,主要是经水、食物、生活接触及苍蝇传播的。防病专家提醒群众:要注意饮食卫生,喝开水,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蔬菜要少洗净,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品要加热煮熟后再吃,生熟分开(尢其是海产和肉类食品),防止苍蝇叮咬食物。要搞好三管一灭(管水、管粪、管食品、消灭苍蝇),把好病从口入关。要适当进行免疫接种:可口服接种福氏2a和宋内--志贺氏菌活疫苗预防菌痢,接种伤寒Vi多糖菌苗预防伤寒,目前霍乱菌苗不能起到免疫作用,我国已停止使用。
五、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该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强,60℃加热4小时不死亡,在低温下能长期存活。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在潜伏期后期至发病后2~3周内传染性强。甲肝病毒通常由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污染的手、水、食物和食具、苍蝇等经口感染。日常生活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通常为散发;如果水源和蛤蜊、牡蛎、毛蚶等生食的水产品被严重污染,则可致暴发流行。本病秋冬发病较多,也可见春秋两季发病高峰。临床表现:潜伏期2~6周,临床上分急性黄疸型与无黄疸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通常起病急,有畏寒、发热,体温39℃左右,有显著乏力、厌食,尤厌油腻,常伴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胀、便秘,黄疸可在1~2周内达顶点,病程约为2~3月;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临床表现与黄疸型相似,但一般症状较轻,不出现黄疸,病程较短。本病不转为慢性,预后良好,病后可获持久免疫。
防病专家提醒群众:应与患者隔离,注意饮食卫生,少年儿童(尤其是集体生活的孩子)、旅行者、经常外出就餐者应当注射甲肝减毒活疫苗。
六、军团菌病
    军团菌病是由军团杆菌引起的以肺部感染为主,可合并肺外多个系统受损的一种细菌性疾病。受感染的人和动物排出的军团菌污染环境、土壤和水源成为传染源。其中以各种水源为主要传染源。空调系统带菌也是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感染的主要途径是经呼吸道感染,各年龄段的人群普遍易感, 特别是患有慢性病的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以及长期吸烟者都是易感人群。军团菌病全年均可发生,而以6至10月份发病最多,这与其他的肺炎有着较明显的季节性区别。军团杆菌可以侵犯身体内许多器官,因此其临床表现常是多种多样,轻者就像得了一次感冒,重者则发生高烧和肺炎。
    防病专家提醒群众:对家居使用的空调机,经常清洗空气滤网;家庭用的热水管道、淋浴器、加热器等有可能存留水体的地方,注意进行定期清洗;室内空气一定要注意定期通风,绝不能窗户密闭;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能力。目前,尚无疫苗可有效预防此病。
七、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经蚊传播的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传染源是被感染的人或动物(猪是最主要传染源),通过蚊子叮咬而传播。有严格的季节性,流行于6~10月,集中于7、8、9三个月。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但十岁以下儿童最易感染。乙脑的潜伏期为4—21天,一般为14天。感染乙脑后,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仅出现一般呼吸道或呈一过性发热;重者表现高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惊厥、意识障碍甚至呼吸衰竭等。 
    防病专家提醒群众:预防乙脑的关键是灭蚊防蚊、注射疫苗、对猪等动物妥善饲养管理。一旦得了病,就要及早住院治疗。
八、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近30年来世界暴发流行的一种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潜伏期短,起病急骤、眼刺激症状重,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患者眼结膜泪液、眼分泌物含有大量病毒,是主要传染源,通过患眼—污染病毒的手、物、水—健眼途径接触传播。该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很快,发病集中。本病在夏秋季流行,多见于成人。
防病专家提醒群众:要养成勤洗手,不揉眼,分巾、分盆的卫生习惯;对病人采取隔离,防止家庭成员间、群体间接触传播,隔离期至少7-10日;“红眼病”患者应避免进入公共场所或参与社交活动;不宜采用集体滴眼药预防眼病。
九、布鲁氏菌病(布病)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简称布氏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布病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多数病例发病缓慢,少数起病急骤,一般类似感冒。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烧,多汗;在急性期关节肌肉呈游走性痛,主要是在大关节。其他症状体征有乏力、精神不振、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睾丸肿大、关节肿大、皮下结节出现等。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传播途径:①经皮肤粘膜接触传染。②经消化道传染。③经呼吸道传染。④其它如苍蝇携带,蜱叮咬也可传播本病。人类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不同种布鲁氏菌间有交叉免疫,再次感染发病率为2-7%,疫区居民可因隐性染病而获免疫。患病与职业有密切关系,兽医、畜牧者、屠宰工人、皮毛工等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防病专家提醒群众:对病畜要及时隔离治疗,必要时宰杀。病畜的流产物及死畜必需深埋,对其污染的环境用20%漂白粉或10%石灰乳消毒。禁食病畜肉及乳品。防止病畜或患者的排泄物污染水源。必要时进行菌苗免疫。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天气日渐寒冷,幼儿机体适应能力下降,造成呼吸道传染病的蔓延扩散,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让我们大家健康每一天。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普通性感冒:主要表现: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防治:(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3)让幼儿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4)注意通风,寝室和教室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5)尽量避免幼儿出入公共场所;(6)要注意幼儿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3、水痘: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和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染。
 预防:除注意空气流通外,重点在于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后全部疹退为止,对有接触者可在3日内注射水痘带。
     4、手足口病:好发于4岁以下的幼儿,患儿有轻微的发烧,口腔内部出现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形成口腔的浅表溃疡。病后1—2天,患儿的手脚上会出现水泡(多见于患儿手指、手背和脚背的皮肤表面),但不痒不痛。 
预防: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5、麻疹:麻疹是由麻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膜充血、口腔粘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特征,麻疹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人是唯一传染病,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预防:(1)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隔离患者治疗后5天。(2)增强免疫力,可肌注丙种球蛋白或麻疹疫苗。(3)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
    6、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是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台下腺和颈部淋巴结。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可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12日,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等。
预防: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流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秋冬季预防传染病的总体原则应为以下几点: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寝室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幼儿园开展晨检制度,以便及早发现病人,及早采取措施。
    5、适当的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
    6、尽量不到卫生条件差,没有消毒设施的小餐馆用餐。
    7、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接种。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 Reserved.
医院地址:湖北省咸宁市温泉马柏大道168号(东门) 茶花路58号(西门)
健康热线:0715-8135247 急诊电话:0715-8102639
备案信息: 鄂卫网审[2012]第0042号 鄂ICP备12018521号   鄂公网安备 42120202000031号
注:本站所载医疗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疗效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