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接诊一位78岁高龄女性患者,肠镜检查时发现患者距肛缘约35cm处可见一巨大亚蒂菜花样息肉样隆起灶,表面分叶,大小约3.5*4.0cm,术前病理提示管状腺瘤,部分呈轻度非典型增生。
消化内科高新生主任建议尽快切除,否则有发展成为肠癌的可能。鉴于该名患者合并冠心病、心律失常,已置入了心脏起搏器,若手术过程中常规使用高频电刀可能会造成起搏器功能失常,影响心脏跳动,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因此,切与不切,成了家属面前的一道难题。
家属辗转多家医院咨询,经过反复考量。最后决定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行内镜下EMR/ESD手术治疗。消化内科专家团队在仔细讨论该名患者的具体情况后,由医务科组织普外科任、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麻醉科、放射科等多名专家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各科室专家共同对该患者病情进行详细的分析讨论,确定术前检查评估、术中术后并发症处置预案。
消化内科高新生主任、陈婷主任及张又莉副主任组成专家组,结合多科联合会诊意见再次讨论后决定手术方案:采用手术创伤更小的EMR(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并采取双极电凝模式对结肠息肉进行电凝电切手术,以减小电凝电切对心脏起搏器的影响。
6月25日下午3时,在医护人员的默契配合下,高新生主任克服巨大息肉对手术视野的干扰,成功避免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麻醉科给予患者无痛支持,整个手术过程非常顺利。随着结肠巨大息肉切除完成,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伤口齐整无渗血,大家悬着的心也随之放下。
高新生主任为患者行肠镜下息肉切除术
术后,患者自述称“早些年曾因胃部不适做过胃镜,由于当时没有无痛内镜检查,觉得很是吃亏、不舒服,所以畏惧内镜检查,这次本想复查一次无痛胃镜顺带做个肠镜,没曾想到查出结肠巨大息肉。非常感谢高主任及团队精湛医术,感谢各位消化内科医护们的耐心讲解和贴心的照顾。整个手术下来我没有不适感,目前状态还不错,恢复良好”。患者目前已恢复进食,各方面状态良好,准备近日出院。
当前,大肠癌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95%的大肠癌是由大肠息肉一步步转变过来,此过程一般需5-10年。因此,及时发现,尽早切除息肉,便可切断息肉癌变之路。
近10多年来,随着各种内镜的普及与临床应用,全面更新了消化道疾病尤其是结直肠息肉的诊断和治疗,使大量结、直肠息肉的病例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效果,避免癌变的严重后果。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是一种非外科剖腹性微创无痛性切除术,是内镜诊断与治疗技术上的重大发展。但是,由于多数结肠息肉病人没有消化道出血、腹痛等明显症状,对于及时进行肠镜检查和内镜下切除治疗尚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到症状明显时,往往已经癌变或者是肿瘤晚期。
故常规行肠镜检查很重要。
哪些情况下必须做电子肠镜检查?
●粪便带鲜血,又不能用痔疮解释;
●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脓血便,有排不尽感觉,按痢疾治疗效果不好;
●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异常或大便带黏液等,便秘、腹泻或两者交替,超过3周应格外注意;
●大便形状改变,变细、变扁或有槽沟;
●大便性状改变,出现水样稀薄大便或是羊粪蛋状大便;
●出现贫血,粪便检查反复多次或持续出现隐血;
●持续性下腹部不适、隐痛或腹胀、腹部肿块、体重减轻。
一旦发现腺瘤、息肉等良性肿物便要切除,这就是肠镜检查的好处,不仅有双锋利的“眼睛”,还有一双麻利的“手”,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肠镜可以在镜下进行肿物切除,免去开刀切除的痛苦,还可以减少大肠癌的发生率。